“浅水难留大龙” 大宇资讯拟出售仙剑IP及北软股份,后者年亏损超1亿新台币
4月20日,台湾地区知名游戏厂商大宇资讯召开记者会并宣布,计划以不低于22亿新台币(约人民币5.05亿元)的交易总价,出售软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49%的股份及仙剑奇侠传IP(大陆地区)。
大宇资讯董事会表示,会积极洽询大陆地区的游戏厂商。由于此次转让或是授权都是在大陆地区,因此不涉及台湾地区及全球市场的研发或发行权利。数据显示,仙剑IP中国大陆地区占集团营收自2018年59.04%、2019年39.55%,跌至2020年28.54%。
目前,北京软星每年亏损都超过新台币1亿元(约2300万元人民币)。“仙剑”IP的处境令人惋惜,这与目前国单市场的大环境,以及仙剑的产品策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大宇资讯希望通过本次调整,与新伙伴的合作能够再次提升仙侠风采的影响力。
姚谢之争
关于子公司北京软星和2007年解散的“孙公司”上海软星,仙剑创始人姚壮宪曾留下过一句“浅水留不住大龙”的感慨,“仙剑”这个国单第一IP的身世浮沉,早在这二十年的演变中告诉了我们答案。
在初加入大宇之时,姚壮宪已经习惯了“一人役”的开发模式,抛开仙剑之父的头衔,姚仙其实也是《大富翁》系列的创始人,其中《大富翁1》、《大富翁2》就几乎都是他一人开发的。因此,在《仙剑》立项之时,作品所属的问题就被埋下了祸根。游戏的明星开发人是姚仙、开发团队是谢崇辉管理的狂徒创作群。在游戏二代的开发中,姚谢二人就在理念上产生冲突,最后谢很快与公司管理层达成一致,而姚带走了自己的《大富翁》IP,北上远赴北京,2000年开设子公司软星。
这一时期的北京软星,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藉由吸金利器《大富翁》逐步获得内部话语权,快速开发《仙剑客栈》等小成本作品,将“仙剑”IP与北京软星、姚本人绑定,最后夺回仙剑正统续作的开发权。
就在北软的计划稳步执行之时,大宇总部已经通过了狂徒的《仙剑二》企划案,眼看着彷如亲生子女一般的仙剑IP就要落人之手,姚壮宪抽调北软的资金人力,创立了上海软星。在当时对外口径中,表明开设上软是为了吸纳南方人才。言下之意,“上软”就是伪装成公司的制作组,在这批新人中,有随姚来往大陆的“工长君”,也是后来《古剑奇谭》的制作人张毅君。集中力量的上软马上开始了“姚仙版”仙剑续作的开发。一时间,大宇旗下同时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开发团队和不同的《仙剑二》。
在这之后,事情却没有朝着分庭抗礼的方向发展,领导狂徒的谢崇辉突然从大宇离职,总部同意拨款上软继续开发仙剑,但条件是姚仙需要回到台湾领导《轩辕剑》的DOMO小组接手收拾烂尾项目。于是,狂徒版《仙剑二》不出意外地“屎”了,而上软的项目自然而言顺延为《仙剑三》,两作发售仅间隔一年,口碑却是天差地别。
南北之变
时间来到2003年,在《仙剑三》所获的6000万人民币营收中,大宇仅分红上软团队500万余,其中还要包括下一作的开发成本。彼时联网游戏刚刚抬头,手握国产双剑,大宇需要投入资金到这方面跑道,所以也实在是捉襟见肘。不过从后来两部默默无闻的《轩辕剑Online》中,这笔钱打了水漂也是可以想见的。北软上软这边,草草开发出《仙剑三外传:问情篇》,消费粉丝钱包和自己来之不易的口碑,虚度数载,为正统续作的奶粉钱曲线救国。
到了2007年《仙剑四》最终问世的窗口,上软的开发团队已经对大宇失望至极,游戏发售之时既是开发团队解散之日。尽管“仙四”的口碑再次将系列抬至新高度,依旧留不住这群一路艰难开拓的国单老兵。上软招牌后来在2015年重组,开发了《幻璃镜》、《九野》两款仙剑手游衍生作品,时过境迁,便是后话了。
在此之后,国单市场就没入了网游大潮之中。更致命的是,随着盗版在互联网上猖獗,正版单机失去了最后的优势——优质服务,很难再获得较大的盈利率。《仙剑五》附带着略有起色的《仙五外传》死无全尸,直到六代再次刷新了玩家认知下限,险将IP变成“消失的系列”。
仙剑本身的性质注定了它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出钱出力两者之间不能互相转化,例如其中一个人做一个月工作量,并不能通过雇30个人一天解决了。目前系列新作已经在Steam上发放了测试Demo,时隔六年的重逢,让游戏有了足够的时间沉淀。
从初代、二代、三代、问情篇、四代、五代、五外、六代的发售顺序,仙剑系列承受着着 “好一部,烂一部” 的魔咒。轮到今年的《仙剑七》,似乎能够拿出一部说得上的作品。股权变更并不会影响游戏的开发进度,更况乎近年来PC单机用户保持逐年高速增长,在这个惊涛骇浪的时间点,谁能容下《仙剑》这条真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