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2年的版号已成往事
2022年12月28日晚,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相继公布了2022年12月国产网络游戏版号,以及2022年首批,也是唯一一批进口网络游戏版号过审名单后,整个2022年游戏版号的发放就此结束。
回首2022年的版号发放情况,年底这一批“惊喜”的出现,将这一整年映衬得没有那么寒酸,但也绝对称不上乐观。
即便未来有所回升,也需要时间消化痛苦
关于发放总量,进一步压缩肉眼可见,整个2022年,共发放了512个游戏版号,其中国产网络游戏版号共有468款,进口网络游戏版号共有44款。近5年,国产网络游戏版号的发放数量分别是2064款(2018)、1570款(2019)、1405款(2020)、755款(2021),递减趋势明显。
仔细观察,整个2022年仅有7个月份发布了国产网络游戏版号,分别是4月的45款、6月的60款、7月的67款、8月的69款、9月的73款、11月的70款以及12月的84款,2022年年初的几个月份,版号因去年未保工作的推行而停发,5月和10月则是因不明原因与版号遗憾擦肩,如此平均下来,每个月版号数量大致在69款上下。
且从数量上看,年初至年底每批版号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倘若此趋势会延续下去,同时版号发放的频率能够保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那么2023年的版号发放总量一定会比2022年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当然,这一想法需要2023年前几个月份版号发放的实际情况来验证。
不过所有国内厂商要面对的,仍旧是个比较艰难的市场形势,版号“稀缺”带来的影响可能还会以诸多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仅是数据下行。
版号发放减缓对于新游供给侧的影响,人口红利消失和宅经济红利消退致使存量竞争愈演愈烈,宏观经济下行所带来的销售收入和用户规模“双下降”。很多企业为应对,频繁地在员工、项目、支出等方面做“选择题”,“降本增效”更是成为了整个游戏行业的新基调。12月15日腾讯的内部员工大会上,创始人兼CEO马化腾更是从多个角度发出警告,表示要继续加强和坚持降本增效,学会在变化中谋生存。
“从长期看,国内游戏市场的版号肯定是紧缩状态,版号的取得不会像过去那么容易。所以腾讯游戏要聚焦精品,不要浪费任何一个版号。”
上述影响,即便是版号发放数量在2023年有所回升,也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
“移动-休闲益智”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类型方面,2022年国产网络游戏版号共发放了移动游戏371款,移动-休闲益智55款,客户端游戏21款,网页游戏2款,Switch游戏3款和多平台游戏15款,分别是移动-客户端13款,客户端-PS5 1款,以及客户端-PS4 1款。
较比去年,今年移动-休闲益智类产品版号的占比有了明显下降,2020-2022年的占比分别是43.5%、36.7%、11.7%,或许,“移动-休闲益智”这一类别似乎在近些年逐步失去了申请优势,也有可能厂商们送此类别产品进行审核的热情有所降低,毕竟很多休闲益智产品以IAA、混合变现为主,且质量、营收和生命周期均处于较低水平,送审一事收益有限。也有人表示,此前庞大的数量占比是版署在清理早些年积压的需求。
另外,多平台同时过审的游戏有所增加,以移动-客户端类最为突出。跨平台游戏的优势在近些年得以凸显,2021年伽马数据曾发布了《2021中国游戏创新品类发展报告——跨平台游戏篇》,表示2021年中国跨平台游戏市场规模有望超700亿元,未来随着云游戏技术以及跨平台研发技术的逐步成熟,会为市场规模的增长提供新的支撑。
跨平台一方面可以冲破平台间的界限,促进不同平台玩家间的沟通,另一方面深化用户的属性重叠,让游戏价值得以延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向跨平台发力,未来版号过审名单中,一款游戏一个版号对应多个平台的跨平台产品或将出现得更加频繁。
仅仅露脸了一次的“试点”
诸多批次的版号中,2022年6月第一批国产网络游戏版号过审名单有些“画风”不同。
该批次版号对申报类别进行了更新,放弃了移动-休闲益智等分类,在类别前加入了国产二字,并新增了国产移动游戏(试点)等类别。
彼时很多媒体都猜测此改动与版号审批改革有关,这一改革源自2021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第十六条措施“开展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指出:在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所在地推进网络游戏审核试点工作(中央宣传部负责)。
且该批次版号中包含的15款试点产品,出版单位均来自北京和上海,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的论点,认为未来也会普通版号和试点版号共存,此举可以在细化审核维度的同时缩短送审、反馈流程,部分企业可由当地试点审批,无需等待版署反馈,版号发放效率会得以提升。
但出乎所有人预料,后续几个月的版号名单却回归原样,今年也再没出现过“试点”字样,未来是否还会出现,“试点”的作用如何来体现,是否会让未来游戏版号的审批适当提速,还需静候2023年来解答。
倒在太阳出来前与迎着朝阳向前
近些年,国内游戏行业在精品化、创新化、释放社会价值、助力多产业数字化发展等多领域砥砺前行,收获了较为可观的成绩。尤其是内容精品化,当版号的发放开始趋缓,很多人开始思考强制减缓的节奏,会不会让创作者们有了更多功夫去推敲产品质量。
其实关于内容精品化和版号紧缩之间的联系,争论始终存在,有人认为版号数量变少会倒闭厂商在产品上花费更多精力,加速行业良币驱逐劣币;但也有人反驳,表示只有优质的产品创造的好成绩,才会让业内重视内容价值。
平心而论,版号的紧缩,很难让它与内容质量高低相挂钩,但这一情况,确实驱动厂商们开始最大化地利用版号的价值,让他们像腾讯所说的那般“不浪费任何一个版号的机会”。
如此,内容精品化成为厂商们未来发力的重心将是板上钉钉的事,前提是有充足的能力。
很多厂商旗下产品迟迟拿不到版号,想要自救无非是两条路,精品化或出海,但是无论那条路,都意味着极高的门槛以及更为巨大的投入,这并不是一道很难的选择题,但却是很惨的选择题,虽然广告变现也能提供一些出路,可惜只是缓兵之计。此类厂商,想要去追逐内容精品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相关人士表示,“倘若限制中小制作团队版号的获取,将会限制他们的创作能力,团队需要成长,也需要手握稳定的投入和回报,版号发放的快慢会影响到游戏未来的盈利,也会让团队的进一步投入产生迟疑,严重影响团队发展。”
简言之,对很多国内中小厂商而言,版号更像是一个关隘,过了关才能谈其他的。
比如今年4月,《进击的兔子》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版号,但百度早已在2021年Q4忍痛砍掉了游戏团队,我们听到官方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要看公司是否为了版号再重启项目,或者这游戏就直接不上了”。
或是在刚刚发布的进口游戏版号中出现的《巫师之昆特牌》,就在版号下发5天前,CDPROJEKTRED官方微博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和国内运营商的授权合约即将到期,《巫师之昆特牌》国服将于12月31日关闭,评论区中很多玩家调侃版号来了,你却走了。
此情况其实并不鲜见,只是很多企业走得悄无声息,当你打开他们的官网,你可能会看到进出口、建筑素材、元宇宙和区块链、甚至是一片空白,但就是看不到游戏。
版号发放变缓对于大厂同样影响深远,只是面对此形势,具备技术、人员和资金优势的头部厂商会更加从容,并拥有更多试错空间。整个2022年,大厂们也确实给了行业诸多期待。
比如腾讯在王者荣耀共创之夜上,相继带来了平台格斗游戏《代号:破晓》、一款以自走棋为核心玩法的IP新游、以及预热许久的开放世界产品《王者荣耀·世界》,三款产品均搭载王者荣耀IP,让市场见识到了其IP价值的深度和广度。
网易也是大招频出,2022年8月,《燕云十六声》以独辟蹊径的故事设计,花哨的动作内容以及围绕真实自由的武侠世界更为天马行空的创作横空出世,截至目前《燕云十六声!国产开放世界新游科隆展5分钟实机首曝》在B站上播放量超过460万,评论超过1.5万。神秘新作《射雕》则是网易与《射雕三部曲》IP和开放世界武侠端游的深度触电,囊括了《射雕三部曲》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将为玩家带去纯粹的武侠洗礼。
米哈游则是手握多张宝牌,《崩坏:星穹铁道》和《绝区零》相继开启测试,前者是米哈游重量级的新作,更是出现在《关于2022年度徐汇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名单中;后者则是用“新潮”、“动感”结合抽象的Roguelike设计与快节奏战斗,带去了二次元动作领域的全新思考。
2022年的叠纸也是大招频出,国风开放大世界游戏《百面千相》与“暖暖”IP的未来《无限暖暖》相继曝光,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无数玩家的惊呼。
诸多大厂带来的眼前一亮,或许就是对“不浪费任何一个版号的机会”的最佳表达,它们让“内容为王”变得更加写实,也让国产游戏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让老产品再放新光芒
版号的紧张,让厂商在放弃老产品的时候也会思索再三,此举无非是希望借助精细化运营,让老产品绽放更多新可能。
尤其在2022年下半年,很多产品开始重新运营,或是更换发行运营,去创造自己的“第二春”。比如游族旗下的《山海镜花》,在2021年进入到了不声不响的“冬眠”状态,却在12月8日高调宣布将在4天后启动全新版本【焕燃测试】。
腾讯旗下的老牌音乐节奏游戏《节奏大师》在2021年2月与无数玩家告别后,于2022年12月26日开启了首次技术测试,取得了一定的反响。
网易旗下的《秘境对决》《无尽战区》也宣布将在不久后回归,前者是2017年9月发行、2021年6月停运的3D对战卡牌游戏,后者则是一款MOBA+3D动作游戏,与2016年上线,在2020年宣布停运,除了活用版号,也有人认为两款产品复活也有“收留因暴雪离开无家可归的伤心玩家”的目的在。
当然,它之所以是老产品,就在于彼时的它已经或是正在被市场所淘汰,重启老产品确实无需付出高额的成本,但想要完全复活,后续要付出的努力才是关键,比如内容创新、口碑维护等方面。
从目前来看,老产品的复活能否进一步释放版号的价值还有待考察,但厂商们的投入,证明了这一想法的可行性。
当版号发放数量创下近5年新低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厂商们终于开始思考如何将“一分钱掰成八瓣花”,2022年的版号已成往事,是怀念它还是忘记它,或许再过几个月,行业就会看到答案。